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面黑子。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油桐子,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运气术语。指不当其位。《素问·六微旨大论》:“非位,岁不与会也。”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之畸形较著者。详手掌根出臼条。
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介绍】:元末明初医生。松阳(今属浙江)人。医术精湛,尤擅针灸及外科手术。如一人患瞽十年,周用针从眦入睛背,掩其翳下之,目即能辨五色,一妇患狂症,刺其十指端出血而愈;有女患瘰疬,颈项腋下有瘘十九窍,周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即扶桑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