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方炯条。
杂论著作。2卷。清·程林撰。刊于1677年,此书杂录各有关医药典故。在杂谈自然、物理现象及释医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卷三。指真元欲脱所致的呃逆。为虚脱重症。《景岳全书·呃逆》:“凡以大病之后,或以虚羸之极,或以虚损误攻而致呃逆者,此最危之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若呃一、二声而音低者,中
【介绍】:晋代外科医生。履贯欠详,善治疽症。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罗应章《经验医库》:“气衰呕吐,是脾胃气虚不化。”症见呕吐,面白唇淡,形寒胃冷,口渴不欲饮水。治宜健脾益气。用加减六君子汤。参见脾虚呕吐症条。
【介绍】:隋代小儿科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小儿用药本草》二卷,《疗小儿杂方》十七卷,均佚。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