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症因脉治·吐水类》。又称呕苦。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沉翳内障。详该条。
【介绍】:见高濂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
病证名。小儿胃肠实热的症状。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①指温温然,热而不甚者。《证治准绳·幼科》:“温壮与壮热相类而有小异,一向热而不止是壮热也。”②《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七:“体热多睡名曰温壮。其证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朴斋。安徽休宁人。撰有《产科心法》一书(刊于1799年)。
见《广西中药志》。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