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为该院低等医官,位处同监之上、提点之下。参见御药院条。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病证名。《经效产宝·续编》:“产后四肢虚肿者如何?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淫入深,回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医者不辨,作气治之,凡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之。夫产后既虚,又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即补脾益气。详该条。
即自我推拿。见该条。
见针灸传真条。
病名。即鸡痫。见《圣济总录》卷十五。因痫发声如鸡鸣故名。参见癫、痫、六畜痫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