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痨证白喉

痨证白喉

病名。系指由阴亏而虚火上灼咽喉,致咽喉疼痛,腐烂色白者。《喉症指南》:“痨证白喉,脉沉细而数,按之无力,由阴虚火燥所致,非时疫白喉证也。其证咽喉痛极,而水米难下,渐至朽烂,形容枯稿,面目憔悴,宜用郑氏大剂养阴清肺汤,重加生熟二地……,若以此症误认为时疫白喉,治以时疫白喉方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

猜你喜欢

  • 溪穴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 二气双调散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茯苓、当归身、牛膝各二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各三钱,陈皮、砂仁各一钱,半夏、青皮(蜜水炒)各一钱五分,沉香(人乳磨冲)五分。水煎服。治关格。

  • 经气

    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

  • 眦(zì 自)

    又名目眦,俗称眼角。指上下眼睑连结的部位。靠鼻侧的为内眦(大眦),靠颞侧的为外眦(小眥、锐眦)。两眦均有血络分布,而内眦尤为丰富;由于心主血,故在脏属心,在五轮中属血轮。参见血轮条。

  • 刘石友

    【介绍】:见刘璞条。

  • 盘珠集胎产证治

    书名。3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约成书于18世纪中期。卷上列胎前共34症;卷中列产后共61症;卷下列胎产治疗方剂,包括补剂、散剂、攻剂、热剂、和剂及胎前、产后备用良方共253首。

  • 辛温解表

    指用辛温发散药物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全身痠痛,无汗的风寒表证。上半身浮肿较重的早期水肿证,兼有发热恶风的风湿骨痛及外感风寒诱发的哮喘症等均可酌情应用。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苏叶

  • 粥剂

    食疗剂型之一。指用食物药或中草药与米同煮成粥。适于病后、产后及慢性病的调理。常见如八宝粥、大枣粥等。

  • 地苦胆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苦地胆。③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 瘀血胃脘痛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