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穴方法之一。出《灵枢·骨度》。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厘定穴位所在。后世为了取穴方便,
痰证之一。①指坚结胶固之痰。亦称老痰、结痰、郁痰。《症因脉治》卷二:“顽痰,坚结胶固,吐咯难出,脉见沉牢,……痰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即老痰、结痰也,宜节斋化痰丸。”又:“郁痰即结痰、顽痰。”详郁痰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牵牛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谓视正直之物呈歪斜状。《审视瑶函》:“此症谓物之正者,而反视为歪斜也。乃内之阴阳偏胜,神光欲散之候,……久而失治,内障成矣。”亦有视斜反为正者,又称视斜反正。参见目妄见、视
临床分科名称。见《喉科指掌》。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口齿病的专门学科。又叫咽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受,接受;盛,承接。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从胃中来的、经过初步消化的饮食,进行分别清浊。《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病证名。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兰室秘藏·头痛门》:“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
①腹下的肥肉。《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②肥胖。
【介绍】:见夏云集条。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2卷(一作3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四库全书》本(系自《永乐大典》中辑佚者),己非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