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狗尾草,详该条。
书名。著者不详,宋·王道为之注疏。全书分三十三卷,内容专论炼丹。
即肾阳。与元阴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详肾阳条。
见《本草纲目·论月水》。即激经。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安徽合肥人。精通医术,尤其长于痘疹科。著有《痘科约旨》、《保赤正脉》二书,均佚。
医话著作。6卷(一作7卷)。明·黄承昊撰。初刊于1635年。黄幼年多病,自称“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遂取“三折肱成良医”之义,题名为《折肱漫录》。书中记录了黄氏亲身阅历,分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骨痿的别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详骨痿条。
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阳胆经,见该条。
也称孤阳上越、或称虚阳不敛。①同阴盛格阳,见该条。②指精血亏损,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潮热,面色嫩红,口燥不渴,脉虚数等。治宜补精血、敛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