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指因火痰而致躁烦不宁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夹痰伤寒》:“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此火痰郁遏胸膈也。名曰痰躁。”治宜豁痰降火。方用陷胸、泻心汤等。参见痰证条。
见产孕集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多骨疽溃破骨出不休者。详多骨疽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人中黄、豆豉、浙贝母、牡丹皮、玄参、连翘壳、金银花、木通。加白蜜一大匙,水煎服。治少阴疫喉,咽腐不利,烦满昏寐,脉细数,身热痧隐,邪未宣达,火已鸱张。若神昏加***;相火旺者加天门冬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为风冲泣下之俗称。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见《药材学》。即鸡冠花,详该条。
后囟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