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即竹沥达痰丸,见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时疫白喉捷要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病证名。《红炉点雪》卷二:“若因邪郁痰壅,肺痿狐惑等症,则其声哑嗄。”即瘖。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大豆黄卷,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海上方》。为莲房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著作。4卷。明·寇平撰。刊于1468年。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卷2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3~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