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四川通志》。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黄连四钱,茯苓、川芎各三钱,酸石榴皮五斤,地榆五钱,伏龙肝二钱。为粗末,每服八钱,水煎服。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载有本方,但名黄连补汤。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详该条。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①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因自肠排出,故称肠澼。《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②指便血。《古今医鉴》卷八:“夫肠澼者,大便下血
清法之一。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便血,或发斑疹等症,方如***地黄汤。叶桂《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胁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