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
人体部位名。《伤科汇纂》卷一:“节者骨之节髎也。”即关节,详该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翠云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品方》。为蚯蚓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胡洽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卒死》。指在睡梦中突然死去,系五绝之一。参见五绝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肾游风、腿游风。因肾火内蕴,外受风邪,郁蒸肌肤而成。多发于腿胫。症见皮色红肿,形如云片,游走灼痛。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内服双解通圣散或黄连解毒汤。外敷金黄散或用豆
泛指颈项,或专指颈项的前部。参见颈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