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医学正传》。即子啼。详该条。
指施灸过程中患者所感知的温热、麻木、虫行样等感觉。这种灸感也可以向一定的方向传布或扩散。《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即指此。
见《安徽中草药》。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喘》。又名火炎上喘,或火炎肺胃喘。指火热上逼,气粗而盛的气喘。《丹溪心法·喘》:“戴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本证多因胃有实火,膈有稠痰,痰火上冲,肺气不降
经穴名。代号GB22。出《灵枢·经脉》。别名泉液。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腹臂静脉,胸外侧动、静
【介绍】:清代医家。字效程。浙江吴兴人。采集医籍中有关摄生之法,辑成《保生编》一书,未见刊行。
【介绍】:见凌云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葛应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