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老人便结

老人便结

病证名。指老人大便坚涩或不通。《景岳全书·杂证谟》:“老人便结,大都皆属血燥。盖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则阴虚之渐也,此外则愈老愈衰,精血日耗,故多有干结之证,治此之法无他,惟虚者补之,燥者润之而尽之矣。然亦当辨其虚实微甚,及有火无火,因其人而调理之可也。凡润燥等剂如导滞通幽汤苁蓉润肠丸搜风顺气丸、东垣润肠丸、卫生润汤丸、元戎四物汤三仁丸百顺丸之类皆可选用。又豕膏为润燥之神剂,最当随宜用之。其有大虚大热者,宜用前阴阳结治法许学士治年老虚人便秘,只用火麻仁苏子仁各半研取汁服之,更煮粥食之,不必服药而秘愈。”《济生方·大便》:“年高之人,以致秘结者,非少壮比,多服大黄恐伤真气,后方所载有威灵仙丸最佳。”《世医得效方·秘涩》:“老人脏腑秘,不可用大黄,老人津液少,所以脏腑秘涩,更服大黄以泻之,津液皆去,定须再秘甚于前。只可服宽润大肠之药,更用槐花煎汤淋洗亦效。更有老人发热而大腑秘涩,或因多服丹药,脾胃虚弱,蒸化不行,遂为脏腑积热,须用神保圆,得通泻一行,热亦即退。”《辨证录·大便闭结门》:“人有大便秘结者,其症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头目昏晕,面红烦躁,人以为火盛闭结也,谁知是肾水之涸乎?……此等之症,老人最多,正以老人阴衰干燥,火有余而水不足耳,治法但补其肾中之水,则水足以济火,大肠自润矣。方用濡肠饮。”《张氏医通·大便不通》:“老人血枯便闭,用生地黄当归身、鲜首乌各四两,广皮一两,熬膏顿热服半小杯,不通,三五次效。”参见虚秘条。

猜你喜欢

  • 松隐居士

    【介绍】:见卞大亨条。

  • 清骨风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寻骨风,详该条。

  • 临产冷汗不止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妇临盆出冷汗不止者,坐草仓卒,由惊气入心,汗为心液。或努力太过、气虚不能固表,或腰腹痛久,逼迫阴血,腠理开张,故汗出不止也。不可用苓、芪、术等固表实卫之药,阻塞胎气,以

  •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针灸经脉书。简称《黄帝内经明堂》。13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七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1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

  • 脐漏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又名脐漏疮、落脐疮。多由脐痈久治不敛,形成漏管;或落脐带之后,脐汁不干,疮口不合所致。症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久不收口。外用提脓去腐,腐去继以生肌收口之药。相当于先天性及后天性

  • 类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类中风。详该条。

  • 王宫

    体表部位。即頞,又称下极或山根。《灵枢·五色》:“王宫在于下极。”古人喻鼻为帝王宫室,故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王宫今名山根。”其内应于心,心为君主之官,故名。参见山根条。

  • 王一鹏

    【介绍】:明代医生。字启云。松江(今上海)人。少年落拓不羁,父节之,有医名,督学甚严。名医沈虚明视其才,悉授其术,乃精小儿医。其治小儿病审证精细,时以小儿医独夸江南。

  • 得配本草

    药物学著作。10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刊于1761年。本书选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647种,除记明各药的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

  • 乳上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