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八方。生地黄、熟地黄各四两,白蒺藜、川牛膝(酒洗)各三两,知母、黄柏、枸杞子各二两,菟丝子(酒制)、独活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盐汤送
出《雷公炮炙论》。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11卷。明·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分为通治诸病、危病、补养、诸风、伤寒感冒等47门,各门选集有效成方予以汇辑编成。但由于编者随见闻而录,内容不够完备,复选集临床各科单验方,另撰《急救良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药物学家。籍贯不详,原为澧州(今湖南澧县)县吏。、重视对药性的研究,强调处方用药必须了解药性。认为《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对一些药物考订不够严谨,沿袭旧说。于是历经十
经穴名。代号LR1出《灵枢·本输》。别名水泉,大顺。属足厥阴肝经。井(木)穴。位于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一说“足大指爪甲根后四分节前”(《针灸集成》)。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及趾背动、静脉。主治
指纹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见《四诊抉微》)。
经穴别名。①指申脉。《素问·气穴论》:“阴阳蹻四穴。”王冰注:“……阳蹻穴是谓申脉。”②指跗阳。《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阳蹻一,谓跗阳穴也。”
书名。清·尤怡撰。原系抄本,后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并加按语。包括内伤杂病、伏气、外感、外疡、妇人等32门。案语明确,说理简要。尤氏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一号屯象方。三棱、莪术、莱菔子、白芥子、延胡索各一钱,枳壳、青皮、乌药各八分,红花七分,香附四分。水煎,稍冷服。治痧气内攻,心腹切痛,胀闷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