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雄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即火力大而猛。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不宜久煎。
出《周礼·天官》。指专治肿疡、溃疡、金疮、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两腮及鼻下焮肿生疮,其症似疔而形如无头疽者,故名。多因饮食不节而发病。初起焮肿,疼痛彻骨难忍,如钉着骨,口噤如痉,易发生邪毒攻心,出现呕吐不食,烦躁谵语,甚至昏迷等证。不可妄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
即砭石。出《针经指南·通玄指要赋》。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注“砭针者,砭石是也。”
见《滇南本草》。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