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三因方》:初生寒闭者,由天寒气闭不能啼,切勿断脐,用纸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使寒得温散,更以热醋汤洗脐带,则气通啼哭如常。参见初生不啼条。
①《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细辛、黄芩、防风、大黄(微炒)各一分,川椒(去目)、蜡各半两。为细末,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滤过下蜡,为膏,每服用大豆大,点于耳中,日三次。治小儿风热入脑,或因水入而致的耳
见《正体类要》卷下。即参苏饮第二方,见参苏饮条。
①经穴名。代号GB3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前缘处;或于阳交穴前方1寸取穴。一说“在外踝上六寸”(《循经考穴编》)。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
万寿仙书养生著作,4卷。明·罗洪先(达夫)传,清·曹若水增辑。刊于1832年。作者认为:导引术却病于未然,按摩驱病于已至。遂集神农、庄子、孙思邈等养生论述,介绍治心脾肝肾气法、八段锦坐功图诀、诸仙导引
出《婴童百问》。即赤游丹。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敬义。上海市上海县人。精于温疫、伤寒等传染病,撰有《疫疠溯源》一书(1761年)。
命门之火的简称。详该条。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
病证名,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治宜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