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泛指因风致病者所继发之目疾。《证治准绳·杂病》:“谓患风病人目疾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久风则热胜,热胜则血弱,风久必郁,郁则火生,火性炎上,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然
【生卒】:1522~?【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
开窍法之一。治疗因痰涎壅塞引起神昏的方法。即用涌痰药使病者吐出痰涎而神志恢复。如中风闭证,喉间痰涎壅塞,不能言语,但不遗尿,脉象滑实有力者。用稀涎散。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自觉视物有某种颜色阴影的证候。由于肝肾不足,精虚血少或痰火湿热等引起的某些内障眼疾中,可出现此症。其症眼外观正常,而自视有黄、绿、赤、白、黑等色的阴影,可兼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证治准绳·
病证名。清·罗应章《经验医库》:“气衰呕吐,是脾胃气虚不化。”症见呕吐,面白唇淡,形寒胃冷,口渴不欲饮水。治宜健脾益气。用加减六君子汤。参见脾虚呕吐症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右下腹,当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直刺0.5~1寸。
医论著作。17卷。清·王燕昌撰于1874年。本书杂论病机、医理、临床经验及效方等。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通小。即小腹痛。详该条。亦指小腹两旁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
①指药性之寒热受病性之寒热所格拒。如里热甚盛的病证当用寒凉药物清泄里热,但炽盛的热邪可能格拒寒凉的药物,使其服后呕出,不能进入体内以发挥疗效。同样里寒甚盛的病证用辛热药物治疗,寒邪过盛则可能格拒辛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