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药名500种左右。是研究地方药店常用药物别名的参考书。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药名500种左右。是研究地方药店常用药物别名的参考书。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介绍】:参见盛寅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杜衡之药材名,详该条。
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切诊部位之一。即趺阳脉。《素问·至真要大论》:“冲阳绝,死不治。”见趺阳脉条。
色与脉相克(脉克色)之脉象。例如面色白得数脉,面色赤得沉脉之类。提示病情重笃。《难经·十三难》:“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