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赫,见该条。②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内关,见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喉科紫珍集条。
调节针感(得气)的方法。包括捻转、提插、呼吸、指循及龙虎扑腾、青龙摆尾……等。《金针赋》:“及夫调气之法,……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至气至。”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枇杷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