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病名。即颞骨部损伤。《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凡有跌打损伤……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治疗详见脑骨伤条。
【生卒】:十六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官吏。江苏人。因病,经医生治愈,后在官事余暇搜集古方,并汇集当地医生的医案及秘方,编成《医方集略》一书(1545年)。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卷八。系指耳聋之因于虚者。《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是非大培根本必不可也。”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见小儿则条。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炙鳖甲、秦艽、黄柏、炙龟板、地龙、石斛、独活、赤芍药、川牛膝、当归、革薢、薏苡仁、桑枝。水煎服。治鹤膝肿热日久,夜间痛甚者。
指感邪即发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王士雄注。与伏气温病相对而言。详见温病有关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不能吮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
【介绍】:见徐大椿条。
病证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指月经来时,所下之物坚硬如石者。多因血积或受寒,日久结集所致。治宜和血归经。方用和血通经汤(当归、三棱、莪术、木香、熟地、肉桂、红花、贯众、苏木、血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