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辨证录

辨证录

综合性医书。14卷(附《脉诀阐微》1卷)。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科疾病证治。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为《辨证冰鉴》等书名。另有清·钱松将本书删定为10卷本,改名《辨证奇闻》。建国后有《辨证录》的排印本,内容有所删节。

猜你喜欢

  • 药按

    书名。又名《锦囊治疗方论》,1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20)。清·冯兆张撰。为冯氏的医案记录。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附论方义,颇有发挥。

  • 通泄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 小驳骨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 抑法

    推拿手法。即按法。《肘后备急方》卷五:“但令痛,以手摩将、抑按,日数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详按法条。

  • 猝病新论

    见章太炎医论条。

  • 宣窍

    ①宣通口、鼻、咽喉等窍道的治法。如湿浊闭塞鼻窍,浊涕下流,用苍耳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②同开窍。用化痰药宣通痰浊阻塞心窍的治法。如症见神识不清,言语蹇涩,用导痰汤、礞石滚痰丸。

  • 下损及上

    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参见上损及下条。

  • 足少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从足少阴肾经分出,上行至腘中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汇合而

  • 滋肾明目汤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熟地黄各二份,桔梗、人参、栀子、黄连、白芷、蔓荆子、菊花、甘草各一份。为粗末,加细茶一撮,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劳神肾虚,血少眼痛。若热甚加龙胆

  • 湿痰嗽

    病名。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详痰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