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害

针害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刺伤内脏或脑脊髓,后果就更为严重,可致气胸、内脏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予以处理。针刺时,除选择适宜而质优的针具外,对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附近的穴位,应特别注意针刺手法,避免进针过深,刺激过重,以防意外。

猜你喜欢

  • 痰证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医学入门》卷四。《证治汇补·汗病》:“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治宜和胃化痰,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兼脾气虚弱者,宜理中降痰汤。参见自汗条。

  • 化州陈皮

    见《本草从新》。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索菜

    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百证歌

    书名。5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决予以阐述分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

  • 喜伤

    指喜乐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喜伤》:“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参见喜笑不休条。

  • 阴阳乖戾

    乖戾,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导致阴阳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参阴阳失调条。

  • 哮吼

    病名。见《万病回春·哮吼》。即哮证。《医宗金鉴》卷四十一:“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古今医鉴》卷四:“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寒包热也。治法必用

  • 膏肓

    ①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病位深隐难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称为病入膏肓。一说膏肓指膈中之病(见《肘后备急方》)。②经穴名。即膏肓俞。属足太阳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详膏肓俞条③十二经原穴

  • 淫泆

    指纵欲。《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在此指七情太过,任意放恣。

  • 吴蒙斋

    【介绍】:见吴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