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耕斋
【介绍】:
见刘均美条。
【介绍】:
见刘均美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通天,见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阴虱疮,详该条。
指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有温通血脉,促进血行的功用。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
检查、治疗痔漏的一种工具。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一。有针及针套两件,用于肛门病的切开或穿刺。类似现代的探针。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病证名。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肺经,出现咳逆气急,口鼻黑气的症状。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若瘀血入于肺,咳逆气急,口鼻黑色,或鼻中血出乃属危候,宜二味参苏饮加附子。”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