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肿

阴肿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脱囊、疽。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外科大成》概括为:①单纯阴囊肿大。多因感受寒湿而致。宜用桃仁丸。②指内吊。详该条。③阴囊肿大,光亮不痛,偶见阴茎全缩。多为肝肾气虚而致。宜橘核煎汤调服匀气散。④阴囊肿大,伴四肢肿胀,二便不通。多因膀胱蕴热,风热乘之所致。宜服三白散。⑤妇女阴户肿胀。多因心火下移所致。宜服导赤散外治均用立效散

猜你喜欢

  • 狗牙半支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 鬼邪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足三里。见该条。

  • 郁氏遗书

    见麻科合璧条。

  • 伤寒卒病论笺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灯草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 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吐血草

    ①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土大黄之别名。②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景天三七之别名。各详该条。

  • 纸钉

    即捻子的俗称。因其形如钉状,故名。见捻子条。

  • 伤食吐

    病证名。因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呕吐。《古今医统》:“凡小儿乳哺不宜过饱,若满则溢,故令呕吐。”小儿饮食失宜,最易导致胃气受伤,胃气伤则呕吐。表现为频吐酸馊粘液,或吐黄水,或吐清涎,腹胀,嗳气,厌食等。见于

  • 气藤

    见《贵州草药》。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