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蚀

阴蚀

病名。出《神农本草经石硫黄条。亦名阴中生疮阴疮、阴、、阴蚀疮等。病因情志郁火,损伤肝脾,湿热下注,郁蒸生虫,虫蚀阴中所致。症见阴部溃烂,形成溃疡,脓血淋漓,或痛或痒,肿胀坠痛,多伴有赤白带下等。治宜清热利湿杀虫。方用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并用外治法:溻痒汤(《疡医大全》:苦参、狼牙、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鹤虱),煎汤熏洗。珍珠散(辽宁中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珍珠雄黄青黛冰片、黄柏、儿茶),局部上用。

猜你喜欢

  • 荞叶细辛

    见《贵州草药》。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手太阴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阴络脉,见该条。

  • 背胛中间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狂走欲斫刺人,或欲自杀,骂詈不息,称鬼语者,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报灸三。”《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后者列作奇穴,定位在肩胛骨冈下

  • 五花血藤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 风漏

    病名,鼻漏证之因风邪而发者。《外科启玄》卷七:“二曰风漏,其孔内痒甚是也。”

  • 痘疹全婴金镜录

    见痘疹金镜录条。

  • 扳法

    推拿手法。见《保生秘要》。又名搬法。扳动肢体,使关节伸展或旋转活动。常用于四肢及颈腰部。有舒展筋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多种。

  • 天五会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人迎,见该条。

  • 火闭

    病证名。①系指因火邪上炎所致之听力下降者。《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证必鬨鬨熇熇,或胀或闷,或烦或热,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凉膈散、龙胆泻肝汤加减。参

  • 玉金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郁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