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生微论
见删补颐生微论条。
见删补颐生微论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夏子益条。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乃过食生冷,兼有风寒中胃肺经,因而生痰气急。”宜紫苏安胎散(紫苏、枳实、桔梗、大腹皮、贝母、知母、当归、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三岁皆有发者。发时满口白膜、黄膜,涎盛面黄,牙内有白点。”多由胎毒未清,痰热上冲所致。治宜清余毒、泻痰热。可选用导赤散、泻心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