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素问》篇名。内容主要是解释三阴三阳经脉之气,以及经脉在偏盛偏衰时所发病变的机理,故名。
黄苔有黑色斑点。主里热实证,多为胃肠实热,宜用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病名。系指患喉风而喉内肿起疼痛,其色淡红者。《喉科指掌》卷四:“此症肺脾感冒风邪而发,肿连小舌,喉塞不通,声音不清。”治宜疏风宣肺,消肿利咽。方用银翘散、六味汤、清咽利膈汤等加减。
证名。指外伤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证。前者多见瘀血肿块,胀痛固定不移;后者或因体内某部出血,或血自诸窍溢于体外,并见头晕、心悸、口干等症。根据“血为气守”的理论,治以复元活血汤为主,酌加补气之品。如严重出血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