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病证名。指头生小疮,浸淫瘙痒,黄膏出不生痂,连年不愈者。用苦参汤浸纱布塌疮上。
见《四川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夫小儿热痫者,由气血不和,内有积热之所致也。”其症口眼相牵,手足抽掣,腰背强直,口中吐沫,鼻里作声,颈项反张,壮热啼哭。治宜退热除痫。用羚角
【介绍】:元代医家。山东东平人。精医术,撰有《如宜方》二卷。
见《中药志》。为磁石之别名,详该条。
统指肾虚。其中多指肾阴虚。详该条。
病证名。即暴厥。《史记·扁鹊仑公列传》:“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积蓄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参见暴厥、厥证条。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属缺乳范畴。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