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条。
见针灸甲乙经条。
出《名医别录》。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七方。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炮姜、炙甘草、陈皮、藿香各四分,砂仁六分,茯苓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产后血块痛未除而患霍乱者。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即噎膈。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废,肢体瘫痪。《素问·脉解》:“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张志聪注:“痱之为病,四肢不收。”
病名。因跌扑坠堕误行补涩所致。《证治汇补》卷五:“坠堕闭剉、气逆、气郁,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参见血鼓、蛊条。
出《庚辛玉册》。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风廓。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枸杞叶之别名,详枸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