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大黄、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为末,先挑破患处,然后掺药。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证名。一作清脓血。指大便下脓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详便脓血、脓血痢条。
见会元针灸学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一作摊缓风。即摊缓。详该条。
即盘肠生。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证名。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大便多粘沫。参见泄泻、痢疾条。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的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及用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