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脉
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门。见该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隋唐间医家。洺州清漳(今河北肥乡)人。以医术著名于当时。曾作过唐代朝散大夫药藏监,撰有《经心录》10卷,行于世。为《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所引用。
【介绍】:见袁句条。
白苔中心变黄,是表邪未罢,传里化热之象。若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停胸,除有表证外尚可见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苔白中黄而粘腻,宜五苓散加益元散治疗(见《伤寒金镜录》)。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难经注》一书。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适于“邪客于经”的疾患,刺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
经穴名。见《西方子明堂灸经》。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