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虚惫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肾藏精,人的生殖发育,须赖肾脏精气的作用,故称。参见先天、先天之本各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即四气。详该条。
【生卒】:1196~1280【介绍】:金元时针灸学家。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后人有称为太师者。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遇名医李浩,学习铜人针法,学成后回到原籍,从事医疗和教授
见保赤存真条。
病证名。指泄泻黄色粪水的病证。多由感受风湿之邪,内搏肠道而致。元·朱丹溪《幼科全书》:“泄泻不住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防风,苍术、羌活治之。”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