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逆

五逆

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①内证之五逆。《灵枢·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五逆也。”又:“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灵枢·五禁》:“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②指痈疽外证误治后出现的五组逆证。《灵枢·玉版》:“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音义同“纳”)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证见五逆,显示病情危重。

猜你喜欢

  • 阴阳离决

    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脚髓孔

    见足髓孔条。

  • 伸法

    推拿方法。是帮助活动功能障碍的关节进行伸展的一种方法。本法可活血舒筋,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促使错位的软组织复位。《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正卧,叠两手著背下,伸两脚不息十二通,愈足湿

  • 阳水肿

    病证名。肿满之一。属热实,多由患儿体质尚实,湿热内郁,水道阻塞,水气泛滥,外攻肌表而成。《幼幼集成》:“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汤作煎送沆瀣丹微下之。”但必须量儿大小,根据病情

  • 内景图解

    见顾氏医镜条。

  • 朱虚方

    【介绍】:见朱巽条。

  • 崩漏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在发病过程中,两

  • 大血通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 天行赤热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赤痛,或睥肿头重,怕热羞明,涕泪交流等证,一家之内,一里之中,往往老幼相传者是也。”即天行赤眼。详该条。

  • 经前吐衄

    病证名。指在行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详逆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