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味顺气散

八味顺气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八味顺气散

药方名称八味顺气散

处方人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茯苓(去皮.一钱半)青皮(一钱半)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芷(一钱半)乌药(一钱半)甘草(七分半)

功能主治凡有风之人先服此药顺气,次进风药。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贮藏密封。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八味顺气散

药方名称八味顺气散

别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

处方白术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济生》:八味顺气散

药方名称八味顺气散

别名乌药顺气散、八物顺气汤、顺气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白)1两,香白芷1两,陈皮(去白)1两,天台1两,乌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中气,气滞痰阻,神志昏愦,牙关紧急,痰涎上壅,腹胀气喘,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神志昏愦,筋力挛拳,痰涎壅滞,麻痹不仁,遍身疼痛;气滞腰痛;类中风,虚胀喘逆。

用法用量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八物顺气汤(《医学从众录》卷四)、顺气散(《医学金针》卷二)。有风之人,先宜服此,次进治风药。

各家论述1.《玉机微义》:四君子补脾胃中气药也,更用白芷去手阳明经风,乌药通肾胃间气,陈皮理肺气,青皮泄肝气。若风果在手阳明经,而肝、肺、肾、胃之气实者可用。但人身经有十二,皆能中邪,五脏之气互有胜负,此方安能尽其变乎?又况真气先虚之人亦难用此也。

2.《医方考》: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也。《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四君子以补气,治痰之法,利气为先,故用青皮白芷、台乌、陈皮以顺气,气顺则痰行,而无壅塞之患矣。此标本兼施之治也。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济生》

猜你喜欢

  • 菟丝地黄汤

    药方名称菟丝地黄汤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15克功能主治益肾壮阳。治房劳伤肾,阳痿早泄,骨软筋麻,饮食减少,身体畏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四物坎离丸

    药方名称四物坎离丸处方生地45克 熟地90克(同酒浸,捣膏)当归60克 芍药45克(同酒炒)知母30克黄柏60克(同酒浸,炒)侧柏叶槐子各30克(同炒)连翘18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瓷

  • 利窍催生散

    药方名称利窍催生散处方白芷1两,滑石2两,伏龙肝1两,甘草1两,百草霜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难胞阻,脉浮数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芎归汤入酒、童便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临产血气稽留,不能濡润其胎,

  • 嚏惊散

    药方名称嚏惊散别名嚏关散(《婴童百问》卷二)。处方半夏(生)3克 皂角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小儿怠慢惊风,昏迷不省,牙关紧急。用法用量用少许,吹入鼻,立醒。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一

  • 胡黄连点眼方

    药方名称胡黄连点眼方处方胡黄连(去须,锉如豆大)1两,蜜陀僧(研)半两,蜜4两(重汤煮)。制法上先将黄连于蜜内浸1宿,次日入蜜陀僧末和匀,用白瓷碗盛,却用黑豆1斗于锅内,以水煮候热,却将药碗放在豆上,

  • 导经散子

    药方名称导经散子处方皂角灰、蛤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乳痈。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以温酒调下。急以手揉乳,敷以天南星末,用水调上;未效,加木鳖子,以醋调涂,次服栝楼散。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 防犀饮

    药方名称防犀饮处方防己3钱,朴消8分,***8分,黄芩8分,黄耆8分,升麻8分。功能主治丹疹遍身如洒珠者。用法用量淡竹叶15片煎服。摘录《玉案》卷六

  • 足踏丸

    药方名称足踏丸处方乌头3两(去皮脐,生,捣末),樟脑2两(细研)。制法上药再研令匀,酽醋煮糊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脚气肿满,痛连骨髓。用法用量炉子法:掘地炉子一个,阔一尺,深二尺三寸,扫拭令净,置新

  • 葱姜熨

    药方名称葱姜熨处方葱、姜不拘多少。制法上捣烂,炒热,布包。功能主治伤寒结胸。用法用量熨胸,频换。摘录《绛囊撮要》

  • 冰麝无价散

    药方名称冰麝无价散处方公猪粪(漂净10天,晒露,以无臭气为度,炙灰研末)1两,冰片5厘,麝香5厘。功能主治痘症透发不足,或冒风隐缩。用法用量每服3钱,绢包煎服。摘录《中药成方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