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冻疮

冻疮

病名。指因寒冷所致之肌肤损伤。见《丹溪心法》。又名冻风冻瘃。由冷风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其症多发于手足和耳廓等暴露部位。患处皮肤先呈苍白,渐成紫红斑片,自觉灼痛,瘙痒或麻木,甚则溃烂成疮,缠绵难愈。本病重在预防,须注意防寒保暖及适当活动。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内服当归四逆汤。外贴阳和解凝膏或红灵酒揉搽。亦可用姜汁、辣椒煎汤搽洗患处。溃烂作痛者,外贴玉红膏。

猜你喜欢

  • 三石散

    经验方。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制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三两。为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功能收涩生肌。治皮肤病,滋水浸淫,日久不止;烫伤腐肉已化,新肌不生者。

  • 始胚

    妇女怀胎一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名始胚。”

  • 胆气不足

    亦称胆虚、胆虚气怯。病后气虚,内脏功能失调所致。证见虚烦不眠,易惊恐心悸,口苦多疑虑,常叹息。《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治疗常

  • 三月黄花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地羊鹊之别名,详该条。

  • 冻产

    病名。指因天寒,影响产妇,儿不能速生。杨子建《十产论》:“冻产者,言天气寒冷,产妇血气迟滞,儿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产室宜暖,背心宜温和,庶儿易生。”

  • 黄肿

    出《丹溪心法》。即钩虫病。详该条。

  • 小儿痰实

    病证名,指小儿饮乳不下,口吐涎沫。《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七十七:“小儿乳食不下,吐涎沫而微壮热者,痰实也。”治宜利气化痰,用赤茯苓散(赤茯苓、陈桔皮、川朴硝、旋覆花、甘草)。

  • 蜂窝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有头疽生于肩部或背部或胸侧,疮形多头状似蜂窝者。证治见有头疽。

  • 海藏紫菀散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 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阴脉:系于内腂(踝)外廉,穿腨,出(腘)中央,上穿脊之□廉,系于肾,夹(挟)舌。〔是动则病〕:(喝)(喝)如喘,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心如县(悬)病饥,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