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痧法
即放痧法。详该条。
即放痧法。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下三寸中(按:《黄帝内经太素》“三寸”作“二寸”);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张景岳注:“内踝下上三寸中为踝下一寸,照海也,踝上二寸,复留、交信也。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指月经绝止,不复下行。《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冰注:“经水绝止,是为地道不通。”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小便颜色较正常时黄,甚至带红色,有寒热虚实之辨。《杂病源流犀烛》卷七:“小便黄赤,实热病也。凡脏腑皆能为之,而下焦更甚。经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宜火府丹。又曰:胃气
【介绍】:见年希尧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