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六味地黄丸

加减六味地黄丸

《疬科全书》:加减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减六味地黄丸

处方茯苓1两5钱,熟地4两,泽泻8钱,炙甘草5钱,枸杞1两5钱(盐水炒),萸肉1两5钱,青皮5钱(盐水炒),半夏8钱,粉丹皮8钱,煅龙骨1两,煅牡蛎1两,杜仲1两(炒黑),白芥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切勿火焙。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固脾。主寒痰凝结所致的阴火疠,颈际夹起,大如卵形,坚硬异常,或一边,或两边,或带小核数粒,体质羸弱或后天亏损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晚饭后淡盐汤送下。加减作汤剂亦可。

若唇舌常白,面色萎黄,脉沉迟无力,须兼用附、桂。

摘录《疬科全书》

《医学碎金录》引《家庭常识》第七集:加减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减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6两,山药4两,茯苓2两,丹皮2两,莲须1两,龙骨3两(生研,水飞),芡实2两,萸肉4两,鱼鳔胶(蛤粉炒成珠)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遗精,体虚不甚者。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3钱。

各家论述此方系六味地黄丸去泽泻,加龙骨芡实莲须鱼鳔胶组成。方中熟地、萸肉、山药鱼鳔芡实为强壮药;龙骨茯苓、丹皮为镇静药;莲须芡实龙骨为制泌药,合而为强壮镇静制泌之复方。

摘录《医学碎金录》引《家庭常识》第七集

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加减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减六味地黄丸

处方生地15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山药9g,当归9g,丹参9g,茜草9g,红花9g,生甘草6g。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活血软坚。主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摘录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猜你喜欢

  • 开胃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开胃丸药方名称开胃丸处方半夏90克(汤洗七遍去滑,以生姜90克,去皮,捣令烂,焙干)白豆蔻30克(去皮)白术30克人参45克(去芦头)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制法上药捣

  • 熟附子散

    药方名称熟附子散处方熟附子(去皮)枯矾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下血虚寒,日久肠冷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米饮送下。备注本方原书名熟附子丸,但与剂型不符,故改。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老翁神杖散

    药方名称老翁神杖散处方梓寄生1两(采归以利瓷片轻手刮去外黄皮,再刮去中间白肉内心不用,瓦上微火焙干,磨子磨之),夜明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杀毒定疮。主痈疽。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杀毒定疮

  • 地榆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榆散药方名称地榆散处方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去瓤.蜜涂炙),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

  •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卷中:当归补血汤药方名称当归补血汤别名黄耆当归汤(《兰室秘藏》卷上)、补血汤(《脉因证治》卷二)、当归黄耆汤(《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袖珍方》)、耆归汤(《慎斋遗书》卷五)、黄耆补血汤(《

  • 连葛解醒汤

    药方名称连葛解醒汤处方黄连葛根滑石山栀神曲青皮木香功能主治治酒积,腹痛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加茵陈、泽泻、猪苓、肉桂,分利湿热尤妙。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二引《证治大还》

  • 车脂膏

    药方名称车脂膏处方车辖脂。功能主治聤耳出脓血,百虫入耳。用法用量塞耳中,脓血出尽愈。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 加参宁肺汤

    药方名称加参宁肺汤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人参2钱,杏仁10粒,桔梗4分,橘红4分,款冬1钱,桑皮7分,半夏8分,知母1钱。功能主治产后旬日内外感冒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或兼身热头痛。用法用量虚人

  • 加桂芎归汤

    药方名称加桂芎归汤处方川芎2钱,当归2钱,官桂4钱。制法上锉1服。功能主治产母元气虚薄,胎衣不下。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当归三钱,余各作一钱半。水煎去滓,入蜜三匙,煎沸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

  • 茴香子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茴香子散药方名称茴香子散处方茴香子(炒)、马蔺花(炒)、葶苈(纸上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温酒调下。以通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