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千针万线草

千针万线草

《中药大辞典》:千针万线草

药材名称千针万线草

拼音Qiān Zhēn Wàn Xiàn Cǎo

别名麦参、筋骨草(《云南中草药》),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散生草本,高50~90厘米。根丛生,中部多膨大成长棱形,外部黄棕色.茎圆柱形,秃净。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7厘米,宽2~7毫米,先端尖或长尖,基部钝形,全缘,主脉明显,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无柄。2歧聚伞花序出于茎或校的顶端;总花梗长3~5厘米;苞片2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花萼5,分裂达基部,披针形;花瓣5,白色,深2裂达基部,裂片椭圆形,较萼片短;雄蕊8~10;雌蕊1,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5齿开裂,外有宿存萼片。种子小,棕色,有棱角,上具突起。

生境分部生于山林地带。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甘。"

②《滇南本草图说》:"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健牌,养肝,益肾。治体虚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腰痛脚弱,月经不调,带下淋沥,小儿疳积。

①《滇南本草》:"补肝、脾、肾。治阴血虚弱,精神短少,头昏心慌,耳鸣眼花及五心烦热,小肚胀坠,腰痛脚酸,妇人白带、漏下淋沥。"

②《滇南本草图说,:"止咳血。"

③《云南中草药》:"治月经不调,贫血,小儿疳积,肾虚遗精,阴虚潮热。"

④《云南中草药选》:"治骨折,外伤,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妇人白带年久,头晕耳鸣,腰疼,夜间发热,精神短少,饮食无味:千针万线草三钱,水牛肉三两。煎食三、四次。(《滇南本草》)

②治体虚贫血,头晕耳鸣,虚肿,出虚汗:千针万线草、大黑药等分碾粉,加鸡蛋、红糖煮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乳腺炎:千针万线草一至二两。炖肉服或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千针万线草

药材名称千针万线草

拼音Qiān Zhēn Wàn Xiàn Cǎo

别名麦参、筋骨草、小胖药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yunn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90cm。根多条丛生,肉质,成细长的纺锤形,黄棕色或黄白色。茎数枝丛生,铺散,具4棱,二歧分枝,节部略膨大。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卵状被外形,长2.5-4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较宽,边缘有缘毛;中脉被柔毛。多花集成顶生二歧聚伞花序,总花梗长3-5cm;苞片2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白色膜质;萼片5,披针形,有3条褐色脉;花瓣5,白色,深2裂达基部,裂片椭圆形,较萼片短;雄蕊8-10,短于花瓣,花药黄色;花柱3,短线形。蒴果卵圆形,长约5mm,6瓣裂,外有宿存萼片。种子小,棕色,有棱角,上具细纹突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500m的山坡、路旁或沟边草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养血;补肝益肾;消肿。主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月经不调;带下;骨折;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补肝、脾、肾。治阴血虚弱,精神短少,头昏心慌,耳鸣眼花及五心烦热,小肚胀坠,腰痛脚酸,妇人白带、漏下淋沥。2.《滇南本草图说》:止咳血。3.《云南中草药》:治月经不调,贫血,小儿疳积,肾虚遗精,阴虚潮热。4.《云南中草药选》:治骨折,外伤,肾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搬倒甑

    药材名称搬倒甑拼音Bān Dǎo Zènɡ别名七星箭[四川]来源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 plumbaginoi

  • 桂木

    药材名称桂木拼音Guì Mù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 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根:辛,

  • 镰叶瘤足蕨

    药材名称镰叶瘤足蕨拼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竹(鼠留)子牙

    药材名称竹(鼠留)子牙拼音Zhú ( Shǔ Liú ) Zǐ Yá英文名Bamboo rat teeth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牙齿。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

  • 橘叶巴戟

    药材名称橘叶巴戟拼音Jú Yè Bā Jǐ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

  • 地膜香

    药材名称地膜香拼音Dì Mó Xiānɡ别名百里香、地椒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阿尔泰百里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mus altaicus Klok. Et Shost采收和储藏:7-8

  • 西施舌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闽部疏》),土匙、沙蛤(《闽中海错疏》)。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原

  • 大叶刺篱木叶

    药材名称大叶刺篱木叶拼音Dà Yè Cì Lí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

  • 番荔枝叶

    药材名称番荔枝叶拼音Fān Lì Zhī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nona reticulata L.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小乔木,

  • 散血藤

    《中药大辞典》:散血藤药材名称散血藤拼音Sàn Xuè Ténɡ别名钻地风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原形态白背钻地风,又名:粉叶钻地风。落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