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汉代医生。讲求服食导引之术,兼通医道。
见《山东中药》。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小便浑浊色白。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景岳全书·淋浊》:“溺白证如泔如浆者,亦多属膀胱水道之热,宜导赤散、徙薪饮之类以清之,若无内热而溺白者,多由饮食湿滞,宜小分清饮或苓术二陈汤减去干姜以燥
见《科学的民间草药》。即香加皮,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节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圣济总录》第一百七十四:“小儿瘀热在胃,或湿热相搏,熏在肌肉,其证目黄,身或疼痛,肌肉如橘色。或得之伤寒,或得之邪气,或得之风温,皆脾胃气虚,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
【介绍】:见王燕昌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