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角流涎

口角流涎

病证名。①病在中焦胃热则流热涎脾虚则流冷涎。症见涎唾口角流出,绵绵不已,睡时尤甚,以致浸淫口角及下唇,皮肤红赤,湿烂生疮。治法若因胃家有热者,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散加减;若因脾家虚寒者,宜温中补脾。用白术半夏干姜木香党参丁香青皮等。②因虫积者,宜杀虫消疳。可选用乌梅丸加减。③小儿生齿口中流涎者,勿需治疗。④因中风者,《医钞类编》卷十二:“舌纵涎下多唾或口角流涎不止,口眼斜,手足痿软,神龟滋阴丸。”《张氏医通》卷一:“卒然晕倒,口眼斜,口角流涎者,气虚挟痰也。六君子加秦艽天麻、姜汁、竹沥。”

猜你喜欢

  • 阳干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阳干主运气有余,为太过。

  • 针灸节要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 下焦吐

    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毒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

  • 伤寒惊搐

    即夹惊伤寒,详该条。

  • 握灵本草

    药物学著作。一名《东皋握灵本草》。10卷,又补遗1卷。清·王翃撰于1683年。据作者自序提到,喻嘉言曾见本书,并有“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一语,遂名其书为《握灵本草》。卷首载《神农本草经·序例》及

  • 榕树须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 肾痨

    病名。即肾劳。详该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肾则成肾痨。治以千金散等方。

  •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方书名。简称《医书大全》(又作《医方大全》)。24卷。刊于1446年。明·熊宗立辑。本书是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基础上扩充、分类编辑而成。共分病证68门。包括临床各科。每门又细分小类,每类之前有简要的

  • 表虚里实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既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有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

  • 肝为泪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泪出于目,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所化,故云肝为泪。参见五脏化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