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①《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浮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从瞳神内映出白色”,“如冰光白色,环遮瞳人”(《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指孔道。《灵枢·刺节真邪》:“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
即猥退风。见《医学纲目》卷十。《万病回春·中风》:“腲腿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也。”参见猥退风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出《本草纲目》。即鹅口疮。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四。即瘀血咳。详该条。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