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经外奇穴名。位于足底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主治失眠,脚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5分钟。
指妊娠之始称。《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见《云南中草药》。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胆南星、黄连各一两,牛黄二钱,当归身、甘草、朱砂各半两。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唾津咽下。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
项(后颈)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见发际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曾鼎《妇科指归》。指差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