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红河中草药》。为大黄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薤白,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人中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①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
是针对邪实而正稍虚的病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取邪去则正自安之意。参扶正祛邪条。
书名。6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4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2卷为诸病应
【介绍】:见谢玉琼条。
即指纹深沉。主病邪在里。
见《卫生易简方》。即葛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