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少阴病不应发热而见发热的症状。多见于少阴、太阳合病患者。《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
唇的异体字。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多因孕妇气血虚损,胎失滋养;或血热燔灼,胎有所伤;或肾虚胎失所系,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以致其胎自堕。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紫金丸第二方,见紫金丸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世贤条。
①通焦。《脉经》:“三膲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灵枢·大惑论》:“邪气留于上膲,上膲闭而不通。”②肌肉不丰满。《灵枢·根结》:“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时期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见《医宗金鉴》。即木鳖子,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