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医话著作。4卷。清·龙之章撰于光绪八年(1882年)。此书原为作者教诸孙学医之教材,汇集其从医心得及历验之方编为歌诀。内容包括诊脉辨证,用药法则,临床各科证候。重视脉诊,主张治病以调气为先,治痢以平肝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煅软石膏、制半夏、制天南星、炒香附、炒栀子各等分。为末,米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治嘈杂暖气。
见《本草纲目》。为皂角刺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气化痰饮,见该条。
书名。黄竹斋撰于1925年。编者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注文,整理归纳为综合性注本,故本书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编者对前人一些论点不当的注文亦不加批判地予以录引,缺乏个人见解。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