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络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简称。详该条。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简称。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蒺藜苗,详该条。
病名。又名附牙痈、牙蜞风。多由阳明胃经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龈所致。症见牙龈深处肿起,胀硬,焮红疼痛,甚则肿连腮颊,或发寒热,口臭便秘。《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边生痈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
见《中药材手册》。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详牵牛子条。
证名。①指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三。又名胞痹。详该条。
出《本经逢原》。又名蟆皮、干蟾皮、蛤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皮。辛,凉,有小毒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介绍】:见朱沛文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