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指掌》卷六:“此症因毒结胃家,发于小舌。胃脉沉而洪大者,真结毒也。”
即犀黄丸,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官阶从七品。
临床分科名称。见《喉科指掌》。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口齿病的专门学科。又叫咽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见《本草纲目》。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关刺。出《黄帝内经太素》,见该条。
见《本草蒙筌》。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心窝部有迫急不舒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出《飞鸿集》。为马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原机启微》。即眼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