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三因极-病证方论条。
见《本经逢原》。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条。
即大杼。《灵枢·背腧》:“背中大腧,在大杼骨之端。”马莳注:“五脏之俞皆在于背,故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大腧者,大杼穴也。”
书名。1册。叶橘泉主编。本书分为二篇。第一篇概说,为中药学总论;第二篇各论,按笔划顺序选录常用中药500余种,分别记述各药的异名、学名、科属、形态、产地、性味、品质、成分、药理、效用、用量、附方、制剂
①以铜质制成的人体经穴模型。1026年(宋天圣四年)王惟一奉敕创制。铜人内列脏腑,外标经穴,有孔通其内,其旁以错金注出穴名,专供针灸教学之用。明、清以后又制造过大小铜人多座。②书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