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栀连二陈汤

栀连二陈汤

①《症因脉治》卷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栀子黄连。水煎服。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或郁痰胸满饱胀,懊憹烦闷;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或暑气呕吐,兼有痰涎;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如痰火呃逆,加葛根竹茹。②《经验医库》方。黄连、连翘、葛根、栀子、厚朴麦芽枳壳山楂瞿麦青皮、陈皮、槟榔。水煎服。治郁火积滞呕吐五心烦热咽干口渴,有汗,神强气壮,面赤红活,脉沉滑数疾。

猜你喜欢

  • 妊娠多怒坠胎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由于孕后性急多怒,肝火妄动,下扰冲任,气迫血乱,胎元受损欲坠。症见腰痰腹胀,胁痛,甚者阴道流血。治宜平肝、泻火、安胎。方用逍遥散加黄芩、桑寄生。

  • 木附子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 叶子林

    【介绍】:见叶汝楠条。

  • 子宫穴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位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多据《针灸大成》定位于脐下4寸(中极)再旁开3寸处。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通过。主治妇女不孕

  • 野婆婆头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 秦艽牛蒡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秦艽一钱半,炒牛蒡子、炒枳壳、炙麻黄、***、黄芩、防风、甘草、玄参、升麻各一钱。水煎服。治癗痒甚。

  • 小儿疳瘦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 拱腰老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胎前腰痛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 蛔虫贯膈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