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楸叶

楸叶

《中药大辞典》:楸叶

药材名称楸叶

拼音Qiū Y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叶片

性味《纲目》:"苦,小寒,无毒。"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排脓生肌。治肿疡,发背,瘰疬,白秃。

《本草拾遗》:"捣敷疮肿,亦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汤揉用之。"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熬膏涂或研末撒。

复方①疗毒肿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薄肿上,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中。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海上集验方》)

②疗寡疬瘘疮:楸叶一味为煎,秋分前后,平旦摘叶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滓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令细,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日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已来。(《箧中方》)

③治灸疮多时不瘥,痒痛出黄水:用楸叶捣罗为末,敷疮上。(《圣惠方》)

④治小儿头上疮,发不生,兼白秃:楸叶捣汁涂疮上。(《子母秘录》)

⑤治小儿眼有障翳:楸叶三两(嫩者),烂捣,以纸裹,更将泥重包,著猛火烧之,候泥干,即取出,去泥入水少许,后取汁,以铜器盛,慢火渐渐熬之,令如稀饧,即贮入瓷合中,每日一度点一绿豆许。(《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楸叶

药材名称楸叶

拼音Qiū Yè

英文名Leaf of Manchurian Catalpa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纲目》:楸,乃外科要药,而近人少知,葛常之《韵语阳秋》云,有人患发背溃坏,百万不瘥,一医采楸树叶熬之为膏,敷其外,内以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不累日而愈也。东晋范汪,名医也,亦称楸叶治疮肿之功,则楸有拔毒排脓之力可知。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楸 小乔木,高8-12cm。树干耸直,枝直向上。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5cm,宽达8c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叶面浓绿色,叶背无毛。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勒时圆球形,2唇开裂,先端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cm;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蒴果线形,长25-45cm,宽约6mm。种子狭子椭圆形,长约1cm,宽约2mm,两端簇生1列长白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主肿疡;发背;痔疮;瘰疬;白凭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汁涂;熬膏涂;或研末撒。

复方①疗毒肿不问硬软: 取楸叶十重薄肿上, 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中、 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 (《海上集验方》)②疗瘰疬瘘疮: 楸叶一味为煎,秋分前后,平旦摘叶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津器中。 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令细,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口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已来。 (《箧中方》)③治灸疮多时不瘥,痒痛出黄水: 用楸叶捣罗为未,敷疮上。 (《圣惠方》)④治小儿头上疮,发不生,兼白秃: 楸叶捣汁涂疮上。(《子母秘录》)⑤治小儿眼有障翳:楸叶三两(嫩者),烂捣,以纸裹,更将泥重包,着猛火烧之,候泥干,即取出,去泥入水少许,后取汁,以铜器盛,慢火渐渐熬之,令如稀饧,即贮入瓷合中,每日一度点一绿豆许。 (《圣惠方》)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捣敷疮肿,亦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汤揉用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胡桃

    《中药大辞典》:油胡桃药材名称油胡桃拼音Yóu Hú Táo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性味

  • 秃鹫

    药材名称秃鹫拼音Tū Jiù英文名bald Vulture别名狗头鹫、座山雕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秃鹫的肉或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gypius monachus

  • 河蚌

    药材名称河蚌拼音Hé Bànɡ别名无齿蚌、池蚌、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射线裂脊蚌、褶纹冠蚌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三角帆

  • 车螯

    《中药大辞典》:车螯药材名称车螯拼音Chē áo别名蜃(《周礼》),昌娥(《外科精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帘蛤科文蛤的一种)的肉或壳。性味甘咸,寒。①《本草拾遗》:&

  • 鸭脚木叶

    《中药大辞典》:鸭脚木叶药材名称鸭脚木叶拼音Yā Jiǎo Mù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

  • 红毛叶马蹄香

    药材名称红毛叶马蹄香拼音Hónɡ Máo Yè Mǎ Tí Xiānɡ英文名Root of Elegant Ainsliaea别名兔耳风、毛叶马蹄香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

  • 软骨藻

    药材名称软骨藻拼音Ruán Gǔ 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节藻科植物树状软骨藻、粗枝软骨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ndria armata(Kütz.)Okam.[Lophura

  • 响铃草

    《中药大辞典》:响铃草药材名称响铃草拼音Xiǎnɡ Línɡ Cǎo别名野花生(《中国植物志》),荷猪草、黄花野百合(《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马响铃(《滇南本草整理本》),铃

  • 里白

    药材名称里白拼音Lǐ Bái英文名Glaucous Diplopterygium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

  • 小叶凤凰尾巴草

    《中药大辞典》:小叶凤凰尾巴草药材名称小叶凤凰尾巴草拼音Xiǎo Yè Fènɡ Huánɡ Wěi Bɑ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日本双盖蕨的根